为什么诸葛亮要派马谡守街亭?-尊龙凯时官方入口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挥泪斩马谡讲了什么道理?,挥泪斩马谡讲了什么道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按照诸葛亮的战略部署,先取拢右,再定凉州,逐步蚕食,寻机攻取长安。说白了,要在西部先建立一块稳固的根据地,好处显而易见,这里有辽阔的马场,对于步兵为主的蜀军,可以在西北的少数民族中征兵,建立起强大的骑兵部队。

再者,这里也可以成为后勤的中转站,蜀道运粮运物资太困难了,没有这块基地,打起仗来,粮草难以保障。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这一战略目标险些达到,诸葛亮突然领军出汉中,进攻祁山。战争初期,一切都如诸葛亮算计好的,顺利拿下了军事重镇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更是叛魏响应,只有陇西郡还在背后顽抗,只要在魏国援军到来之前将其攻克,就可以彻底将拢右收归蜀国。有天下最精良的骑兵,就有了逐鹿中原的本钱。

因此,诸葛亮带主力攻陇西,另派一军挡住魏国援军,只要几天,魏军救援的目标一陷落,就立于不败之地了。挡住援军的地点就是“街亭”。

在来说说街亭的守将为什么选择马谡?

一、独挡一面的大将都各有任务,赵云和邓芝领军,从斜谷出兵,攻打扶风郡的郿国。他们作为疑兵,很好的牵制了魏军的主力;魏延正率军兵临陇西、上邽城下,疯狂的攻城,他是前线的指挥官。攻城是他的任务。

二、马谡确是人才,诸葛亮南征时,他的建言:“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在出兵前,他又贡献反间计,使司马懿被魏明帝曹睿猜忌。

三、马氏家族对蜀汉忠心耿耿,马谡的哥哥马良为国捐躯,而诸葛亮对道德标准的要求是很高的。

四、儒生带兵,并不罕见。诸葛亮自己就不是军武出身,马谡在军中的威望不高,需要军功的积累。

五、最重要的是诸葛亮认为这是个容易完成的任务,只要“当道下寨”,就能守住街亭。没想到马谡不听话。

其实马谡上山,是观察了地形之后的应变选择,街亭其实并非两山间的窄窄的峡谷,山间是宽约6公里的开阔地带,如下图,以步兵应对张郃五万骑兵的冲击,太难了。

这里的地形也一定超出了诸葛亮的想象,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什么呢?毛泽东曾评点说:“亮宜自临阵”。就是说,攻城不是主要矛盾,诸葛亮应该带领主力围点打援,亲到街亭,打败援军,陇右则瓜熟蒂落。

谁知道\马谡失街亭\的故事梗概

这是发生在三国诸葛亮六出祁山的第一次北伐,因为相应诸葛亮的孟达被司马懿迅速平定,打着大军感慨和诸葛亮交战。

诸葛亮派出马谡去守街亭为蜀军主力赢得时间,结果自以为的马谡不听从诸葛亮的安排,导致咽喉要道被魏将张郃攻破,无奈之下诸葛亮拜下空城计吓退司马懿,自己则带着大军退回汉中,挥泪斩马谡,第一次北伐草草结束。

刘备说马谡不可重用,为什么诸葛亮还要马谡镇守街亭大败

其实诸葛亮也是没办法呀,蜀汉后期人才凋零,老将只剩下赵云,其次就是魏延,王平,马岱,关兴,张苞,廖化,马谡,姜维等,其他根本就没有拿的出手的人才。

马谡作为诸葛亮的徒弟,诸葛亮不管从公心还是从死心出发都是想给马谡一点历练的机会的,马谡军事理论是没问题的,唯独缺乏实战经验,而这次守街亭刚好是个机会,只要马谡按照诸葛亮部署的去做,完全没有问题,只要坚守到其他几路人马回师,就是大功一件,况且诸葛亮还派了具有实战经验的王平为副将协助马谡,可以说这基本就是白捡的功劳,可诸葛亮没想到的是马谡不按计划行事,导致诸葛亮所有的计划落空。

挥泪斩马谡讲了什么道理

道理是:

有时候为了大局,我们必须有所牺牲。同时,作为上位者,必须带头遵守相关规章制度,这样才能服众。

诸葛亮之所以“挥泪斩马谡”,一是因为自己用错了兵,致使自己失去街亭这一重要军事要塞,而蜀兵更是不得不退回汉中;二是因为自己感觉有负刘备所托,失去了一个重要的进军机会。

为什么马谡要承担街亭之失的主要责任

马谡承担街亭之失的主要责任,是因为他在街亭之战中犯了多个严重的错误。首先,马谡轻敌自信,没有按照诸葛亮的布局行事,也不听从王平的建议,导致了战略上的失误。其次,马谡在战斗中指挥不当,没有及时调整战术,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魏军的攻势,导致了战斗的失败。此外,马谡还在战斗中逃跑,没有履行好一个将领的职责,这也是他承担责任的原因之一。综合来看,马谡在街亭之战中犯了多个错误,导致了战斗的失败和北伐战争的失败,因此他承担街亭之失的主要责任是合理的。

诸葛亮为何不让魏延赵云守街亭,偏偏用马谡

街亭是街亭是扼守天水至长安的门户,因此,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如此兵家重地,诸葛亮当时为何没有派军中的宿将,赵云,魏延,吴懿、马岱等人去驻守呢?却让从来没有独自统军经验的马谡去守街亭?

我猜想原因如下:

第一,马谡是极为优秀的参谋人才。马谡向诸葛亮献过两次载入史册的经典谋略。一是诸葛亮南征时,马谡曾向诸葛亮的建议,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建兴三年,亮征南中,谡定攻心之计,亮深然之。——《三国志·蜀志·马谡传》由此引发七擒孟获,传为美谈。

二是马谡曾经向诸葛亮建议,用反间计离间魏明帝曹睿和司马懿的关系,导致司马懿被撵回家呆了段时间。——《三国志》所以诸葛亮认为马谡是有军事才能的。

第二,马谡的哥哥是马良。荆州曾流传一句民谣,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说的便是马良。史书记载,马良是当世名士,一时之选,深受刘备器重。三国志多处记载,同时荆州俊杰都马良与诸葛亮以兄弟相称,关系非同一般。马氏兄弟对诸葛亮,对刘备又忠心耿耿。马良,随刘备征伐吴国,死于蛮族之手。马谡,是烈士的同胞弟弟。所以,马谡有关系。

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先主领荆州,辟为从事。蜀平,为左将军掾。及称尊号,为侍中,从征吴,遇害。——《三国志·蜀书·董刘马陈董吕传》

第三,诸葛亮把马谡当接班人培养。诸葛亮已经老了。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已经48岁,两鬓斑白,青春已逝。他考虑自己的接班人了。在政治上的接班人毫无疑问是蒋琬、费祎、杨仪等。至于军事上的接班人?从诸葛亮掌军权以来,南征北战,一直将马谡带在身边,可以看出马谡被诸葛亮当成军事上的接班人来培养。至少是重点考察对象。马谡守街亭之前,智勇双全、忠义无双的姜维还没有投降诸葛亮。

第四,马谡和诸葛亮私人关系非好。俩人在一起,能从白天侃到黑夜。这是真正的彻夜长谈。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三国志·蜀志·马谡传》官场上,两个人既是上下级关系;私交上,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年龄上,是兄弟关系;情感上,是父子关系。诸葛亮也是人,遇到重要的事情,不用自己人,难道用外人吗?

第五,马谡是荆州派杰出青年。蜀汉集团政治集团的人物可分为三大派系,第一个是荆州派,一个是益州派,还有一个是东洲派。东州派是以法证,孟达等为代表。益州派是谯周,吴懿,严颜等当地土著。政治一定是分帮派的。而诸葛亮恰恰是荆州派的领袖。如果换作是我们也会优先提拔自己派系的人。

第六,诸葛亮从马谡身上看到了青年时的自己。青年时期的马谡,才华横溢,性格机敏,能文善武。博览群书,出生名门。简直就是弱化版的诸葛亮。人总是喜欢和自己一样的人。何止是诸葛亮,刘备也是如此。刘备早年丧父,他提拔中的诸葛亮是早年丧父,诸葛亮提拔重用的姜维同样也是早年丧父。包括蜀汉另一位重要人物,诸葛瞻,也是早年丧父。另外,马谡也是早年丧父。所以蜀汉集团简直是早年丧父俱乐部。

第七,三国时有书生领军的传统。三国时的读书人讲究出将入相,外则为将,内则为相。平定黄巾起义的三大名将之一的卢植,也就是刘备的老师,是一位老儒生。在前几年,著名书生陆逊曾在夷陵,一把大火烧了刘备,数万大军。三足鼎立,正式形成。他和马谡一样,是年轻的书生。魏国的田豫,田畴等,包括后期的灭吴名将杜预也是书生领军。诸葛亮也一样。也许,诸葛亮也期待马谡能成为第二个陆逊。

第八,马谡之外,没有合适的人选。老将赵云,年事已高。魏延,吴懿这种大将留着攻城略地。王平,张翼,马岱等人,当时并非诸葛亮的心腹。其余诸将,能力平平。

第九,诸葛亮认为街亭并没有什么危险。因为他的战略是派一支兵马阻挡街亭可能来的魏军,从容收复三郡。注意是可能。那就是有1/2的概率。如果运气好,说不定魏军来不及反应,他就已经拿下了三郡。即使魏军来了,只要防守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战胜他们。所以,守街亭都战略需要,只是争取时间而已。所以他潜意识认为,只要按照他的部署,守街亭还是比较安全的。

第十,马谡渴望立功,主动请战。因为马谡知道是一个文官,没有战绩,很难服众。军中重视强者。若想赢得将士们的尊重,只有率领他们取得战争的胜利。雄心勃勃的马谡,渴望建功立业。他认为街亭是他一个重要的机会。所以他在诸葛亮面前立下了军令状。守不住街亭,愿意全家被斩。也就是说,他即使赌上全家老小的性命,也要得到这次机会。这也就是诸葛亮为什么要让马谡守街亭最后一个原因。

三国演义中马谡的故事

马谡是诸葛亮手下的一名大将,从小熟读兵书,平时讲起兵法来头头是道。

当诸葛亮派他去镇守街亭的时候,他不以为 然,认为是大材小用,他说:“某自幼熟读兵书,深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

结果他拒绝了副将王平的建议。导致街亭失守,不但使属下的兵将损失惨重,而且 破坏了诸葛亮进军中原的大计,为整顿军纪,诸葛亮只能挥泪斩马谡。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1473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