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年毛主席在专列上写下张字条,交给乘务员:别对任何人讲就是了-尊龙凯时官方入口

在五六十年代,中国的铁路上曾行驶着一辆特别的列车,它被称作“移动的中南海”,没有明确的时刻表,却穿梭行驶在中国的城市与乡野之间。这辆列车就是“毛主席专列”。

据当时的人回忆,这辆车随时都会出发,也随时都会停下,除去那些必须要毛主席在北京参加的活动之外,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毛主席都在这辆列车上度过。

1956年的一个平常的周六,毛主席突然给列车上的一位工作人员写了一张字条,不但允许她破例将字条带出,还特地叮嘱她藏起来,不要给外人看见。

这位工作人员是谁?毛主席为什么要给她写字条,又为什么不能让外人看见?

毛主席的第二个家

毛主席专列最初出现于1949年末。

由于毛主席要前往苏联首都莫斯科进行访问,为出行安全着想,由周总理指示,铁道部部长滕代远负责,对接手的国民党高级列车进行改造,以作为毛主席出行专用列车。

这辆最初的毛主席专列共有十节车厢,除了软卧和餐车,还配备办公室,用来给主席处理公务和接待来客。

在列车的尾部,还配有一节会议室式车厢,并且为毛主席特意加装了浴室。

虽然大家怀着对主席的敬爱之情,想要尽可能的为毛主席提供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但新中国成立初期,受条件所限,这辆专列上的设施依旧可以说得上陈旧落后。

后来,随着国家的经济的逐渐好转,铁道部门从德国进口了配套的专利,对毛主席的车厢进行了全面的改造。

在参观新的车厢时,毛主席连声称赞,但他并不是为自己的生活环境改善而高兴,反而说,以后就可以在车厢上开小型会议了,比起让地方准备宾馆饭店,又方便又实惠。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毛主席的专列就这样夜以继日的奔波在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与田野之间。

在那二十多年里,这位新中国的最高领导人把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投入到了中国广袤的土地之中。

有无数大大小小的会议在这辆专列上召开,有一项又一项重要的决策在专列上成型。这辆车也因此被称为“移动的中南海”、“毛主席的第二个家”。

列车上的大家长

大家将毛主席专列称作毛主席的第二个家,毛主席也的确将专列上的工作人员视作自己的家人。

根据当时工作人员的回忆,毛主席常常亲切的将这些乘务员称为“自家人”,将乘务组称作“我的队伍”。每当毛主席视察结束回到车上时,总是会说上一句“又回家了”。

在20多年的工作时间里,这些乘务组的成员与毛主席形成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系,毛主席就像是他们的大家长,不但待他们亲近爱护,也时常关心他们生活和学习。

有一次,主席在站台上散步,刚好走到了乘务员的宿营车,当时正休息着的几个乘务员十分惊喜,主席却注意到宿营车中没有安装空调。

乘务员的宿营车是硬卧的格局,相对狭小,主席看过后就记在了心里。

第二天,主席就询问带队的张局长,乘务员的车厢太拥挤,又没有空调,夏天未免酷热,能不能给他们安上空调?回京后,张局长就将他们的车厢换成了带空调的车。

除了工作环境,主席也常常关心他们的家庭。

在乘务员中,有一位叫李凤荣的女同志,她的丈夫是一名在役军人。

主席知道这件事后,挥毫为他们写下一首唐诗,是《从军行七首·其四》,诗中有名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终不还”。

这是一首表现边关将士们为国为家的边塞诗,主席将这首诗送给李凤荣,肯定了她丈夫为国为家而作出的贡献。

旅行途中,每当到了乘务员的家乡,主席也常常会给他们特批假期,给他们安排调查研究的任务,让他们回来后跟主席汇报。

但除了调研任务外,这样的假期实际上是给乘务员们回家探亲的。由于工作性质,他们往往无法向家人透露自己的行程,也很少有回家的机会。

这样的假期正是主席的关照。

偶尔,主席也会像普通的家中长辈一样聊起乘务员们的婚姻大事。

在乘务员解秀英和张玉凤给主席送汇报信的时候,主席就曾拿出哈密瓜招待他们,与他们拉起家常。

两位乘务员中,张玉凤已经有了恋人,解秀英还是单身,主席与两人聊天时说起这事,还关切的问他如何还不找对象。

并再三叮嘱他,不要因为跟着自己外出,就耽误了自己的婚姻。

有时主席会与他们讲讲人生的道理,有时则会帮他们调节人际间的矛盾。

偶尔有些工作上的小失误,主席也从不斥责抱怨,列车员王爱梅曾发生过想搀扶主席反而把主席撞倒的乌龙,主席不但不曾责怪,还在王爱梅央求他不要告诉车长时,举起手风趣的说:“我保证,绝对保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在这些乘务员的回忆中,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风趣、亲切,又带着几分长辈般慈和的主席。

给姚淑贤的字条

毛主席与乘务员们的关系如同长辈,如同父亲,而开头所讲的毛主席给纸条的那位工作人员,正是乘务组的一员,她的名字叫姚淑贤。

1953年末,姚淑贤接到了来自党中央的任务。

她原本是铁路部门的医务工作者,却被调到列车上工作,领导对这次工作的形容是“全国人民的重托”,并且强调了工作的保密性。

怀着激动而忐忑的心情,姚淑贤进行了长达多20天的学习和待命,到了12月,她终于见到了这一特殊任务的工作对象。

那天下午先是来了一排汽车,将许多个人物品运到了车上安置。

在那些个人物品中,光是书就占据了2/3的空间,衣物却很少,姚淑娴甚至看到了一件打了补丁的旧睡衣,两条用旧的毛毯,洗漱用品也都是用了许久的样子。

姚淑娴原本在心中猜测专列是不是为毛主席准备的,此时反倒不确定了。

直到第二天早饭后,姚淑贤才从卫士长李银桥的口中得知,那天上车的人正是毛主席。

三个月后,列车接毛主席回京,姚淑贤在去餐车打水时,偶然撞见了毛主席。没想到,主席不但记得她的名字,还很亲切的向她打招呼,顿时让姚淑娴感动不已。

有一次,毛主席去北戴河的路上与乘务组闲聊,那天是休息日,但因为有行程任务,乘务组的工作人员仍然兢兢业业的在列车上工作。

在聊天时,主席提起今天周六,便问起他们有没有约会。

原本是句带点玩笑的话,周围的乘务组同事们都只是笑,但姚淑贤却是真的跟男朋友约好了去中山公园玩的。

专列上的行程有保密要求,她事先不知道今天要出发,原本就在想着要爽约了,没想到主席提起此事,不由得下意识的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话一说出口,她就有些后悔。

乘务组的工作不能耽搁,跟主席说自己原本有约会,叫主席如何办?这不是给毛主席添麻烦嘛!

没想到主席一时没有往这方面想,只是笑着问,是跟谁约会?

话已说出,姚淑娴不好不回答,便一五一十地对主席说了,并告诉了主席自己男朋友就是食品检验科的小吕。

主席果然记得小吕,又同大家说了几件他的趣事。

大家笑过一阵,主席突然想到时间冲突的事,连忙问姚淑贤,是不是耽搁了他们两人的约会?又问她有没有跟小李说爽约的事。

姚淑贤在主席身边工作,很重视列车上的纪律,一旦接到任务,绝不会告诉任何人,这次对男朋友也一样。

她相信男朋友知道自己的工作性质,一定会理解自己,主席却担心两人不见不散,她男朋友苦等太久,影响两人的感情。

姚淑娴不知道主席的关心,只以为这个话题已经过去了,同众人说笑完便把这件事抛到脑后。

没想到,晚间给主席送铅笔的时候,毛主席却叫住了她。

毛主席在纸上写下一首诗,那首诗是《诗经·静女》,诗中描写了男女之间纯洁美好的爱情,是以男子口吻写男女约会,心爱的女子等待自己时温婉柔美的样子。

主席将诗交给姚淑贤,叮嘱她拿给自己的男朋友看。

主席写下这首诗,显然是希望将临时任务对两人感情的影响降到最低。

但列车有列车上的纪律,姚淑娴一看到字条,连忙告诉主席,乘务组的人员不能将带字的东西带出列车,必须要上交。

主席风趣的说,“你如何这么老实?现在又没人看到,我是不会打小报告的!”又笑着让她把字条藏起来,带给自己的男朋友。

主席这样关心她,姚淑娴既觉得温暖,又有些不安,担心自己把字条带出去会破坏纪律,犹豫再三,还是找到了卫士长,把这件事汇报给了他。

卫士长自然知道这是主席的好意,就让她把主席的字条收藏好,不用上交了。

这是姚淑娴唯一一次违反纪律,她始终收藏着主席的那张字条,收藏着主席的关心和爱护。

列车上的惊险经历

毛主席专列上的生活也并不总是欢乐美好的,在那个强敌环伺的年代,一辆载着国家领导人的列车,总是会受到来自各方的窥伺。

在毛主席专列投入使用之初,就曾有过危险发生。

最初的毛主席专列是为主席访问莫斯科准备的,在去往莫斯科的路上,由于铁道部的工作人员小心谨慎,对全线铁路进行调查清理,整趟行程没有出过什么问题。

但主席从莫斯科回程却无从保密,广播报纸上都报道了中苏条约的签订,敌人早早知道了这个消息,并且预测了主席回程的路线。

1950年2月,就在主席即将回国的时候,东北一地长达数里的铁路干线被人为扒开了。

毫无疑问,这次针对东北铁路干线的破坏,就是为了威胁毛主席的人身安全。

不过,敌人的阴谋诡计被我方及时发现,经过紧急抢修,在接毛主席回国之前,就将这一段路修缮完成。

这一次行程中还有另一件事,随着这次谈判顺利完成,斯大林同志向毛主席、周总理赠送了两辆苏联新造的高级轿车。

这两辆车最大的特点是其安全性能,他们是装甲防弹保险车,每辆重达7.2吨,安装的防弹玻璃沉重到必须要借助液压系统才能升降,轮胎即使被子弹击穿,也能行驶足足50公里。

自收到这辆珍贵的礼物一直到去世,毛主席始终都在使用这辆沉重的座驾。

但在这辆车刚刚抵达中国时,它也曾给我方接待人员造成了一些麻烦——在刚刚接手这辆车并运回北京检查的时候,我们的工作人员发现,随车附送的专用零件箱被人撬开,并盗取了一部分零件。

这无疑又是一次针对我国领导人的阴谋,而且事关苏联,必须谨慎处理。好在事情最终被调查清楚,一场阴谋又一次消弭于无形。

对于在主席身边工作可能要面对的敌人和危险,专列上的乘务组也十分清楚。

尤其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乘务组的工作人员们自发组织了民兵独立营,一直处于紧张的备战状态。

平时除了工作和学习,也会积极参加民兵训练,甚至练就了一手好枪术。乘务员王爱梅还得过铁道部射击比赛的冠军。

1961年的一天,列车停在广州机场的支线上,毛主席已经下车,乘务组的工作人员们清洁完车厢正要休息,外面忽然枪声大作,嘈杂的枪炮声伴随着火光,立刻触动了乘务员们敏感的神经。

后来他们会知道,这次枪炮齐鸣并不是真正的交火。当时机场上空被发现有敌机在侦查,炮火声是我军向敌机开火造成的。

但当时的乘务人员并不知道,在短暂的迷茫过后,民兵训练的成果体现了出来。他们第一时间回到车厢,落下总闸,关闭灯光,拉好窗帘。

列车在铁轨上疾驰了起来,王爱梅穿梭在车厢之间,检查电话线是否被全部撤掉。车窗外是一片弥漫的火光,乘务员们心中想着自己保卫毛主席的光荣任务,强大的使命感使他们坚持自己的工作。

在枪林弹雨中,列车有惊无险的驶入了安全的专用线。

第二天列车又一次途经广州机场,这次没有炮火响起,而是开来了一队汽车。

从那汽车上下来了一支仿佛文工团一般的队伍,他们看起来很年轻,没有穿制服,还都提着乐器的箱子。

但列车上的乘务员们对他们十分熟悉,这些人正是保卫毛主席的战士,那些乐器箱子里装着什么也就不言而喻了。

看到这样的阵仗,许多人下意识以为一定是主席来了。

果然,那辆斯大林赠送的毛主席座驾出现在了列车的门口,众人簇拥着主席下车,王爱梅第一时间迎上去,将主席搀扶上车,列车才再一次开动。

谁也没想到的是,关好车门后,王爱梅回头看着自己搀扶上来的“主席”,问出的第一句话是:“如何是你呀!”

原来,从车上走下来的根本不是毛主席,而是卫士长李银桥,这是一次偷梁换柱!在这次紧急情况中,乘务组的工作人员临危不惧,完美的完成了这次任务。

令人敬仰的领袖

在这列毛主席专列上,有无数中央和地方的领导干部上上下下,无数重要的会议在上面召开,无数举足轻重的文件在上面批示,连无数重要的决定,在上面修改、完善,最终发布到全国。

这辆车上发生过许多惊险的故事,也有许多趣事,有时开会时气氛太过严肃,主席也会同他们开玩笑缓解气氛,这样的事想必很多,但乘务人员们在回忆起那段岁月时,说的最多的还是主席的慈爱和亲切,以及他那清廉朴素的生活方式。

几乎每个人都会提起主席那些打了补丁的衣服,以及每次到车上时,只有简单的生活物品和大量的书籍文件。

主席从不追求口腹之欲,平时就是米饭加一两样素菜,列车的食材采买都要有发票,有时在田野间,百姓们送上的特产推脱不掉,主席也会让他们照价付款。

每当专列结束行程,车上的一应吃、住,主席都会算的清楚明白,并到专运处结账。主席更是多次与身边人说起劳动人民的艰难,要他们做正直的人,为人民服务。

每当看到毛主席身边的人回忆起这位令人敬仰的领袖时,都会令人感慨,他那保持一生的清廉与正直,温和与亲切,以及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朴素而崇高的感情。他是一位真正的伟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591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4 14:33
下一篇 2023-02-24 14:3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