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赐一杯毒酒:祝弟弟活1000岁,弟弟愿分哥哥500岁,保住了命-尊龙凯时官方入口

皇帝李昪称帝前曾经在宫里设下了鸿门宴,让手下去请自己的弟弟,这次宴席他要达成一个心愿:找个茬,把自己的弟弟害死。

但是结果出人意料,弟弟竟然靠着自己的机智躲过一劫,保全了性命。

李昪为何要害自己弟弟,弟弟又是怎么度过危机的?

这一切,还要从李昪的身世说起。

李昪,江苏徐州人,出生于公元889年,当时是晚唐时期,唐昭宗在位。李昪的命比黄连都苦,出生不久父亲失踪,母亲又患病不治,撒手人寰,小小年纪,李昪就成为孤儿,跟着伯父李球到了濠州(今安徽凤阳)。

伯父整天做生意,没有人管他,小李昪就整天在濠州开元寺瞎转悠,跟小和尚们在一起混日子。如果不出意外,李昪的一辈子最多当个农民,或者做点小买卖,了此残生。

李昪5岁那年(公元894年、唐昭宗乾宁二年),他在开元寺玩耍时,遇到了一个贵人。

此人名叫杨行密,是晚唐的军事将领,官拜庐州刺史。

唐昭宗时期,唐朝已经没落,中央政权失去权威,谁也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当时的大唐群雄并起、天下大乱,就像东汉末年一样。

杨行密名义上是大唐任命的官员,但实际上已经把淮南当成自己的独立王国,就差没有称帝了。

这天,杨行密来到濠州名胜开元寺内上香,看到寺庙角落处坐着一个5岁的孩子,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你是谁家的孩子,为什么不上学,叫什么名字?”杨行密见状上前问道。

小孩抬起头,怯生生地说:“我没有名字(当时没有起名字),我爹妈死了,没有人让我上学。”

杨行密见这小孩穿得衣不蔽体,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想来是个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当即动了恻隐之心说:“跟我走吧。”

男孩见对方态度和蔼,当即点头答应。就这样,李昪成为杨行密的养子,取名彭奴。

这一来,彭奴土鸡变凤凰,命运即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天复二年(902年)三月,杨行密被唐昭宗封为吴王。

表面上看,这封王是个好事,但是凡事有利有弊,对杨家来说,却未必是件好事。因为杨行密已经50岁,当时人的寿命短,这年龄已经是标准的老年人,要考虑身后事了。

围绕着王位的继承,杨行密的儿子们展开了勾心斗角。杨行密有6个儿子,只能有一个指标能继承王位,不斗才是怪事。

作为杨行密的儿子之一,李昪只是养子,只能算是打酱油的,最不可能继承王位。但是其他几个弟兄却非常担心彭奴得宠,便合起手来故意排挤李昪。

杨行密一看这孩子已经够可怜了,你们还这样挤兑他,太不像话。他担心自己保护不了养子,就让彭奴认自己的部将徐温为义父,改名徐知诰,到了徐家。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时间过去了18年,当年的流浪儿徐知诰已经长成了七尺男儿,长相俊朗,体格英武。

不光如此,徐知诰还熟读兵法,武艺高强,成为栋梁之才。

天佑二年,53岁的杨行密一命归西,其长子杨渥继位。但是杨渥资历很浅,能力不行,军政大权逐渐被徐温掌握。

徐温的儿子们开始争权夺利。这时能力非凡、又深得徐温欣赏的养子徐知诰,成为兄弟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最想除掉徐知诰的,是徐温的长子徐知训,因为作为长子有继承权,徐知诰对他的继承父亲的权力威胁最大。

徐知训设下鸿门宴,将杀手埋伏在大门两边,请徐知诰赴宴,打算在酒席中动手杀害他。虽然这时候父亲仍然健在,但只要除掉徐知诰,父亲徐温也只能接受既成事实。

幸亏徐知训的谋士刁彦能,平时跟徐知诰关系不错,一个劲对徐知诰挤眉弄眼。徐知诰看出端倪,觉察到了气氛紧张,隐隐约约发现了隐藏的杀机。

他没有等对方动手,就嚷嚷说尿急要去上茅房,撒丫子跑了。

徐知诰逃脱之后心有余悸,心说应该早早离开这是非之地,不然的话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初五。

于是,徐知诰开始频频写申请,表示想到下面锻炼。贞明三年(公元916年),徐温同意了养子的请求,将他下放到宣州为官。

但是调令发出之后,徐温却收回了成命。原因很简单,这个养子太孝顺了,自己好不容易养大成人,如果下放到外地,那就指望不上了,父子情也淡薄了。

因此,徐温将徐知诰放到了较近的润州(江苏省镇江市区西南部)为官。

当时的徐知诰也没想有什么作为,能保住性命,不被弟兄们杀掉,就烧高香了。谁知道,徐知诰越是把心态放平,与世无争,命运就越是眷顾他。

他到润州上任的第二年,即天佑十五年(918年),徐温的长子徐知训在广陵胡作非为,盛气凌人,把徐温的亲信朱瑾惹毛了,干脆发动叛乱把徐知训给宰了。

徐知诰一看机会来了,就请求前去平乱,为哥哥报仇。徐温一听大喜,就让徐知诰带兵去围剿朱瑾。这一来,徐知诰兵权在手,开始招兵买马,气势汹汹从润州扑向了广陵。

徐知诰兵强马壮,人多势众,朱瑾兵少将寡,抵挡不过,自刎而死。

平定了叛乱之后,徐知诰人气大涨,威望与日俱增,地位如日中天,再也没有人能撼动。

叛乱平定第二年,即公元919年(南吴武义元年),杨行密次子杨隆演称吴国王,任命徐温为大丞相,徐知诰为左仆射、参知政事兼知内外诸军事。至此,徐温和养子徐知诰把持了朝政。

这让徐知诰看到了称王称霸的希望,因为养父徐温这时也57岁,油尽灯枯,没几天活头了,再也没有人跟自己抗衡。徐知诰开始培植亲信,招降纳叛,网罗人才,为夺权做准备。

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养父看出了徐知诰的野心,对他动了杀机。公元927年(顺义七年),徐温派次子徐知询到广陵,打算将徐知诰取而代之。

徐知诰得知消息,开始韬光养晦,主动提出到外地去,又开始提心吊胆过日子。所幸老天相助,徐温很快便一命呜呼,徐知询的危险彻底解除。

虽然徐知询还在虎视眈眈,但已经不是他的对手了。

徐知诰来了个调虎离山之计,通知徐知询说:“父亲已经去世,你快快入朝吧,父亲的权力等着你继承呢,迟了就没了。”

徐知询见状,喜不自胜,他毫不怀疑赶往广陵,结果不但没有继承父亲权力,自己的兵权也被剥夺,只落了个“左统军”之虚位,

同年(927)十一月,杨行密的四子、吴王杨溥称帝,改元乾贞,势力强大的徐知诰成为其靠山。

这时候的徐知诰走上权力巅峰,朝政独揽,从当初一个流浪儿,进入权力中枢,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徐知诰被封为太尉、中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封浔阳公,又改封豫章公。

不过这时候徐知诰还有个心病,弟弟徐知询还没有死。

打虎不死,必被虎伤;自己以前就是这样缓过气来,东山再起的,绝对不能让徐知询也得到喘息之机,卷土重来。

于是,徐知询接到了老哥徐知诰的请柬,徐知询也没有多想,直接前往。落座之后,徐知诰显得非常亲密,回忆小时候兄弟俩在一起的难忘岁月,说到动情处,热泪盈眶。

徐知询一见也非常感动,放松了警惕,兄弟俩开始看着歌舞,把酒言欢。

酒过三巡之后,徐知诰说:咱哥俩喝这酒不过瘾,我还有一坛陈年老酒,一同品尝一下怎么?

说着他冲下人一挥手,一壶“好酒”随即端了上来。徐知诰亲手倒酒,递给了徐知询。

徐知询酒量很大,这时候并没有喝高,见到徐知诰中途换酒,看出了问题。而且此刻的徐知诰面带杀机,下人也神色慌乱,这说明眼前的酒有问题,很可能是断肠酒。

想到这里,徐知询脊背发冷,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徐知诰看对方出现了片刻的迟疑,就更加主动,将酒再次递给对方:“我们兄弟难得畅饮,快喝下吧,哥哥祝你健康长寿,活到一千岁。”

听了这话,徐知询不由得打了个寒颤,脑子开始飞快运转,思考对策。

他沉默着接过来了徐知诰手中的酒,又往旁边的空杯子中倒了一半,将这半杯酒递给了徐知诰:“哥哥啊,古人云除父有长兄,弟弟岂能独享千岁?愿与兄长分享这杯酒,我们兄弟同生共死,各享五百岁。”

徐知询这句话讲得漂亮,徐知诰无话可说,又不能强摁住兄弟脑袋把酒喝了,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是好,出现了僵局。

就在徐知诰进退两难的时候,酒席间的一位戏子(伶人)申渐高不由分说,上前将两杯毒酒一饮而尽。

徐知诰事后想送解药抢救自己比较喜爱的戏子,但已经来不及,申渐高喝酒之后中毒身亡。这个戏子事先自然不知道是毒酒,或许是想占一个便宜,或许只是想化解当时的尴尬局面,反正结果是把命丢了。

如果他知道是毒酒,会装作不小心洒到地上,不会喝下,毕竟这样机密的事,领导是不会让他知道的。

就这样,徐知询逃过一劫,多活了六七年,在公元934年身死。

唯一的政敌清除了,徐知诰高枕无忧,完全控制了杨吴朝廷,封东海郡王。徐知诰还不知足,在公元937年,令杨溥禅位给自己,建立了齐国。

过了两年后,一些大臣上书拍马屁:“圣上现在是天子了,如何还姓徐呢,应该恢复本姓。”

徐知诰借坡下驴说:“是啊是啊,朕从来都没有忘记,我的生父名叫李荣。”

皇上一动嘴,大臣跑断腿,他们随即开始将皇上的祖先往大唐王朝靠。

最后捋出的传承就是唐宪宗的儿子建王李恪生了李超,李超生了李志,李志生了李荣。这一来,徐知诰有了李渊、李世民的血统,是大唐的合法继承人。徐知诰随即改名为李昪,改国号为唐,是为南唐。

称帝之后,作为唐太祖和唐太祖的后人,李昪为他们立“太庙”供奉,他将自己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也追封为皇帝。

不过,徐知诰并没有过河拆桥,牢记着徐温的养育之恩,将其尊为“义祖”,建庙供奉。

不管他如何说,自己是徐温养大的,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如果忘恩负义,天下百姓也会戳自己的脊梁骨。

不过李昪称帝之后,并没有恢复大唐,而是偏安一隅,不思进取,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杨吴旧地,享受富贵荣华。对此,大臣冯延巳说他是“田舍翁”,跟小富即安的地主没有什么区别。

李昪在享受的同时,也像祖宗李世民一样,开始热衷于炼丹,即长生不老之术。仙丹里面的成分是金属,经常吃的话会引起慢性中毒,不但不会长寿,还会短命。

公元943年,李昪药物慢性中毒,背上生了毒疮,不治而亡,终年54岁。

从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到叱咤风云的大将军,再到权倾一时的王侯,最后成为开国皇帝。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屌丝逆袭成皇帝,跟卖草鞋称帝的刘备有得一拼。

李昪这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不枉来世间走上一遭。

李昪死后,其子李璟继承皇位,成为南唐第二位皇帝,又称“南唐中主”。

他同样没有开疆扩土的野心,甚至还不如父皇,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诗歌创作中去,写下了“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的佳句。

李璟的儿子,李昪的孙子,身上文艺细胞更浓,他就是“南唐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名句就是他写下的。

李昪在无数竞争对手脱颖而出,清除若干政敌,在血雨腥风中取胜,最终顺利登上皇位,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

可惜他的子孙们不争气,很快将江山断送,不知他地下有知,会作何感想?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596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5 19:38
下一篇 2023-02-26 09:4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
网站地图